欢迎光临湖南汽车网!

湖南汽车网
当前所在位置:湖南汽车网主页 > 行业 > 正文 >

砍掉非核心业务,蓄势13年的全时云如何定义视频会议?!

2020-11-25 04:14:06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全面复工已拉开帷幕。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大部分远距离线下会议,已经改成了线上的云视频会议。云视频会议迎来了一个小春天,有行业人士称,2020年或将成为“远程办公元年”。

一方面,资本市场表现出了对云视频会议的看好,Zoom的股价在全民线上办公的第二天涨幅接近15%;另一方面,各类协同办公应用的业务量暴增,一度挤垮服务器。疫情在给云视频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流量洪峰、资源调度等多方面的挑战。

行业内最早成立的一家云视频会议服务商全时云,也迎面赶上了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罗马非一日建成”

全时云于2006年正式公开上线,比行业其他云视频服务商早入局七至八年之久,是继网讯、微软、Citrix后,第四家拥有独立 SaaS 会议服务平台的公司。

疫情期间,全时面向客户推出了优惠政策。从1月31日,即农历初七开始,全时云面向新注册用户实行了疫情期间的免费策略,即在全时官网注册的新用户可以无限次、不限时的使用音视频会议,并支持百人同时在线入会,直至疫情结束。

免费策略,使全时云在疫情期间的业务量增长了十几倍;为保证优惠策略下的用户体验,全时底层资源使用扩大了5倍。

除全时云之外,其他视频会议服务也普遍推出了免费服务。推行免费政策的前提是,平台能否在峰值到来时足以保证客户和用户体验?

事实也如此,企业开工首日带来的远程会议需求爆发,让各大平台都迎来了流量洪峰,大面积遇到了卡顿、掉线等问题。而全时云的客户之一万达集团在开工首日,过万人使用“全时云会议”App远程开会,全程体验流畅,对方向全时产品团队发回了良好的口碑反馈。

全时云客户使用体验

罗马非一日建成。疫情面前,平台间的竞争是公平的——为应对疫情期间的高并发,全时拿出的是过去十几年的技术积累。

对于疫情带来的影响,陈学军表示,“只能说,直接将全时云的发展往前提了3年。” 换句话说,用户增速超过了预期,疫情倒逼着全时云要提前开始准备“本需要三年后才需要考虑做的事”。

在云视频行业这个垂直领域,对于任何一家 SaaS 公司而言,面对突发疫情能做的极为有限。

“除了推出免费方案和及时扩容,其实什么都做不了。”陈学军对钛媒体说,“如果疫情来袭你成功了,只能证明你以前做得好,因为底层支撑技术不是10天8天就能做出来的。”

云视频会议类基于云计算的 SaaS 服务,强调的是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其他行业可以停工停产,云不能停。

以全时云为例,根据目前数据,每天大约有100万人的音视频通话在全时云上产生,这100万人分布在全球各个地区。全时云每时每刻都要做好对这100万人音视频通话质量的保障。

在全时云CTO赵元军看来,这种服务和保障是在底层技术的的支撑下促成的。

他表示,音视频会议需要保证实时通讯的流畅。由于中国的网络情况差异非常大,“贫富不均”,所以需要根据用户地区的特殊情况调整编码器及发包策略,保证大多数网络情况下的70%以上的音视频不丢包。

另外,全时云已经支持混合云部署。钛媒体了解到,全时云目前70%-80%以上都是类似中信银行、蒙牛、P&G这样的大中型企业,由于一部分数据对隐私要求比较高,需要放在内部,因此将全时云与企业IT系统整合,进行混合云部署,是这类企业更愿意选择的音视频会议部署方式。

由于全时云成立时间较早,从2000年全时云成立,到2006年全时云平台上线再到现在,全时云经历了云计算、大数据、AI等多项新技术从无到有再到落地的过程,也是这样的经历,让全时云不断从行业趋势、客户体验等多方面优化系统架构,这主要体现在近两年全时云在全面上云与分布式系统构建这两大动作上。

全时云决定全面上云,还要从2018年6月的一次机房事故说起。彼时,全时云平台经历了一次长达7小时的服务中断,事故的原因是光纤断裂。“想倒闭的心都有了。” 陈学军描述当天的心情。在这次事故之前,全时云一直是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音视频会议服务;事故之后,全时云开始反思问题,计划全面上云。

“我们还花了两年的时间构建分布式系统,这个系统已经在2019年上线了。”相对于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全时云应对上百万的并发、提高系统可靠性,还可以允许客户就近接入,并支持大中型企业的内网分布式节点部署。

但陈学军也告诉钛媒体,全时云在整个积累能量的过程是艰难和孤独的。“全面上云”,单单这一个决定,就让全时云当时超过8000万的固定资产付诸东流。

受Zoom上市刺激,回归核心业务

2019年4月18日,云视频会议服务商Zoom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按照当时发行价市值来算,目前Zoom市值已经涨了170%左右。

收到同行上市的信号,全时云立即开始反思自身。分析完Zoom的财报,陈学军用“受到刺激”来形容Zoom给他带来的影响。“这个世界好多东西都太浪费了,Zoom上市给了我们很大的刺激,要删繁就简。”

陈学军在钛媒体2019T-EDGE

陈学军抓住了Zoom能够成为云视频会议领域独角兽的其中一个内核。“坚持简单真的是非常难,但是好的产品就是有价值、简单。创业初期,Zoom团队都是工程师,没有产品经理、设计师和美工,但我们的要求是,有些功能要做到只需要一个按钮。”

在Zoom上市后的第6个月,Zoom创始人兼CEO袁征在高山大学(GASA)北京站的高山夜话课程分享中,道出了Zoom的“简”字。

除了产品,全时云也将这个“简”字体现到了业务上。

陈学军坦言,前些年,全时云在业务上的确走了一些弯路。“云视频SaaS只针对远程开会这一个场景是不够的”,在这个新年下,在2014、2015年前后,全时云曾专门针对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视频维修等场景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也针对性推出了一些硬件产品。

不过,尽管上述尝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全时云还是将跟开会场景无关的业务条线进行了战略剥离,将业务重点更多聚焦在远程开会这一件事上。

“回归到远程开会的本质来看,我们的会议产品更适合公司开会。”陈学军最新的思考是,很多行业场景的爆发时机还未来到,对于中型公司而言,聚焦到做“极致”的产品这一个轨道上是对的。

陈学军对产品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对三件事的专注:简单开会、平台稳定以及用户体验。

据了解,全时云产品从研发到正式上线,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尽管没有做大面积推广,其每天的新增客户已经能够达到100000+。

“这证明,我们过去13年来坚持的事情是正确的。”陈学军说。

这与Zoom创始人袁征的产品观非常类似:“To B企业或者产品很少能一夜之间成功的,想一夜成功的别做 To B。”

对比中国美国的协同办公市场,中国的协同办公其实也到了一个爆发点。或许,距离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中国版Zoom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中国ToB市场可以更开放

在企业办公服务领域,云视频是更为聚集的赛道。众多云视频会议服务商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依附生态巨头促进自身生长。但过去13年,全时云选择了中立,即没有在资金或战略上依附任何一家巨头。

“我们不想站队,站队有时候会伤害客户体验。” 陈学军告诉钛媒体。言外之意,如果选择跟某家巨头战略合作,那么就与“用户随时随地任何端口可以入会”的愿景相悖。

多设备、多平台登陆,是全时云为自身构建的护城河。目前,全时云已经与一些主流音视频会议硬件做了打通,另外与钉钉、企业微信等协同办公软件也做了打通,即在任何软硬件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连接或者拨号的方式加入全时云会议。

因此,一旦进入巨头生态就意味着,多平台多端口登陆的优势被打破。例如,A用户从微信端发起的会议,B用户在钉钉的设备、或运营商电话就可能无法接入。

陈学军坚持认为,云视频行业不应呈现割据的市场,“中国To B市场应该多一些开放性,产品之间的打通也很重要。”

所以,比起与行业巨头在横向生态上的合作,全时云更愿意做的是与垂直领域合作伙伴的合作。最近的例子是,全时云与美业数字信息与创新零售专业交流分享平台美数思享会进行合作,为美业合作伙伴提供云视频会议服务。

同时全时云也在借助投资人的生态关系拓展业务。2018年,全时云成为中信产业基金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向中信产业基金投资的相关企业提供协作、通信等服务,包括电话会议、视频会议、企业统一通信及行业解决方案。而中信产业基金曾于2013年与宽带资本为全时云注资1亿人民币。

全时云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To B 客户的增长,二是新用户激活。

在市场策路和获客上,陈学军认为口碑比销售渠道更重要。“云视频行业是To B领域中唯一可能具有病毒营销效果的行业。一旦有一场百人、千人会议是用全时开的,大家觉得体验好,回去后就有可能成为全时的客户。”

以全时云客户顺丰为例,顺丰的员工有25万人左右,但其中有2万人是全时云的主持人账号(每个主持人账号为月付费用户,可以组织和发起会议。)

今年春节期间,全时云的老用户中,付费用户数量增长了7倍。最近,陈学军在团队中保持着每天一次的解决方案讨论会。“极致、服务和增长”是陈学军对全时云提出的三个要求。在业务更加聚焦之后,未来走向全球化是全时云未来几年比较重要的战略。

目前,全时云的年营收超过了3亿元人民币,每年有100亿的视频会议分钟数在全时云平台产生,并且这一数据还在以每年以70% ~ 80%的速度增长。

而作为创始人,陈学军已经敏锐预测到未来可能存在的业务暴涨风险。如今最让他焦虑的问题,依然是技术问题:如果每年有1000亿分钟,我们有没有能力支撑?(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秦聪慧)

推荐阅读:内蒙古在线